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,短视频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,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内容创作者 。但与此同时,摆拍视频却逐渐泛滥,对网络环境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,平台对摆拍等行为尽到监管责任已经刻不容缓。
从 “儿媳给住院婆婆吃泡面”,到 “秦朗丢作业”,再到 “女生睡醒发现相亲对象站床边” 等事件,都被证实为摆拍。这些摆拍视频没有标注虚构演绎,却刻意设定槽点、制造对立关系,煽动网友情绪,引发大量评论吐槽。看似获得了百万甚至千万的浏览量,背后却是虚假的故事。这种行为造成了大规模的情感消耗,让不少网友真情实感代入,而充满戾气的评论进一步激化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。
摆拍视频的泛滥,还挤压了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,影响平台内容质量。大量虚假摆拍内容充斥平台,会让真正有价值、有深度的优质作品被淹没,阻碍平台的健康发展。并且,虚假摆拍还会扭曲社会信任,传递错误价值观,误导公众认知,尤其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,可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。
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在微博回应视频 “摆拍” 乱象时提到,平台对摆拍治理有明确要求,会要求作者标注,未标注的摆拍内容核实后按违规处理。但识别摆拍是治理难点,目前抖音采取的措施是,当某个事件达到一定热度或收到举报后,平台会联系当事人核实或请当地媒体调查,在有明确结论前,相关内容暂停推荐。这表明平台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定行动,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摆拍问题,还需要更多努力。
平台首先应加强技术手段来识别摆拍,如利用先进的 AI 和机器学习工具,通过分析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、拍摄场景等多维度数据,来自动识别和标记可能的造假视频。同时,开发更智能的算法,对视频内容进行风险评估,及时发现那些刻意制造话题、煽动情绪的摆拍内容。
其次,完善审核机制。除了利用技术手段,还需要健全专职审核队伍建设,提升专职审核人员综合分析研判的专业水平,对可能存在虚假演绎短视频的内容认真审核、准确识别。建立完善的审核流程,对打法律 “擦边球” 的短视频内容及时预警提示,帮助短视频创作者紧绷法律之弦。
再者,严格处罚机制。对于未按要求标注虚构演绎的摆拍视频,以及故意利用虚假摆拍获取流量进行不当营销的账号,要加大处罚力度,如限制账号功能、降低账号权重、甚至封禁账号等,提高违规成本。
最后,平台应积极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鼓励用户举报摆拍视频,建立便捷高效的举报机制,对举报属实的用户给予一定奖励,充分发挥公众监督力量。
短视频平台不能无视摆拍视频的危害,任由其干扰网络环境。只有通过加强监管,平衡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,才能为广大用户提供真实、多元、有价值的内容体验,维护平台的公信力和用户粘性,让短视频平台真正成为传播正能量、展现美好生活的优质平台。
(责编: admin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